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关于全市“双减”“公办学位建设”等工作联合督导检查的报告

作者: 来源:督导室 发布时间:2022-01-06 16:58:22
【打印】 【字体:

  根据《关于对全市“双减”等工作进行联合督导检查的通知》的工作安排,我室于11月中旬至12月初组织了七个联合督导检查组,通过实地核查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以及召开座谈反馈会等形式对全市“双减”工作、公办学位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情况进行联合督导检查。现就有关督导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我室联合了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从各组反馈的检查情况看,各县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围绕国家、省、市教育工作部署,扎实补短板强弱项,在公办学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对“双减”工作推进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地教育综合水平有明显提升,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各地都对当地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各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之中。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自今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我市围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任务,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实施、风险管控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做好校内“加法”,抓好校外“减法”,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认真抓好“双减”落实。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双减”工作,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双减”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加大整治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各地均已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各地已按要求逐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年检、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并建立“双减”工作台账,落实每周报、半月报制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武江区对辖区内外培训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聘请了70多名党员志愿者担任基层网格员,开展常态巡查监管南雄市由教育股联合青少年宫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一次“双减”精神现场宣讲,充分提高了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对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性。三是全面推进减负提质增效,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开展。各地高度重视加强学校作业管理,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等,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无效作业。各地大力推动校内课后服务普及,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均不早于当地下班时间。目前,大部分学校实施了两类课后服务:一类是基本课后服务,另一类是学校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素质拓展活动课程,主要开展体艺科普、社团及兴趣小组等特色服务。四是重视风险管控,保障合法权益。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资金风险及劳动用工风险,各县(市、区)积极部署,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各地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制度,并定期排查。其中,翁源县资金监管率达100%。各地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创新多种手段,组织教育、市场监管、人社、民政、公安、金融办等多部门形成合力,研究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控和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有关工作。

  (二)公办学位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大力推动公办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各县(市、区)积极执行“5080”攻坚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不断增加优质公办幼儿学位供给。二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办学条件。各县(市、区)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有序缩小城乡、校际差异,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室、校舍、饭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改善校园环境,稳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新丰县已100%完成回小、遥小、马小、沙中、梅中等5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建设、验收工作

  (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保障不断加强。各地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解决教师工资待遇所需经费支出,优先部署,优先安排,切实维护教师权益权利,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各县(市、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有关政策,不断健全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持续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当前,各县(市、区)均已出台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的相关文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始兴县还专门在县教育局门口设立了“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举报箱”,及时倾听回应教师心声,并妥善处置和解决教师有关工资类问题。

  (四)除武江区外其余各地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浈江区、曲江区、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乳源县已完成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并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乐昌市教师发展中心室内装修工程已完成,并于1029日完成验收检查,目前附属设施工程部分及部分装修修缮工程正在实施;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设施设备购置新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围墙及周边附属工程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安装,都将在年内全面完成

  (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顺利。各县(市、区)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高质量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推动构建本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格局。各县(市、区)均已根据省、市关于深化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起草或印发本地实施方案。各地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山区教师生活补助等红利政策,通过“县管校聘”等改革推动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促进教育公平。当前,各县(市、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努力补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短板。其中,南雄市全市所有教学班实现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达100%乳源县立足当地民族特色,努力打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教育”今年以来,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打造“坚美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等24个文化品牌,开发了一批学校文化精品课程。

  三、存在问题

  (一)“双减”工作推进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校外培训机构需进一步整改少部分县(市、区)特别是武江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或者是把营利性改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进程滞后。二是校内“双减”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大部分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提供可由学生选择的特色活动课程少,校内课后服务的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三是监管力量还要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点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审批和监管都急需专门的监管部门落实

  (二)公办学前教育师资不足、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位建设推进速度。受师资、当地财力等的影响,部分县(市、区)如浈江区、武江区、翁源县等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依然不足,公办学位缺口大。

  (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各地已进一步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保障力度,但部分县(市、区)临聘教师工资仍然偏低。

  (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只有武江区由于项目地块选址问题,暂未建成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只能依托韶关学院的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五)补短板不够及时制约了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一是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紧缺。部分县(市、区)如南雄市、始兴县、乳源县等地城区虽已消除了“大班额”,但“大校额”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城乡、校际差距仍然较大,办学质量有待提升。少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聚焦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建议各地一是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适应中考和高考的改革,提升课堂效率。二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政策要求,一律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严治理现有的类培训机构,对存在违规培训、证照不全、管理混乱、虚假宣传等问题的机构,依法严肃查处。三是全面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在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同时,丰富服务形式和优化服务内容,打造好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四是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由教育局牵头,民政、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切实保障专项经费,建立校外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四个统一”管理原则(统一平台管理、统一收费专账管理、统一公示服务课程、统一服务标准),全面加强管理和监督,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一体化管理和有效衔接,真正使国家、省关于做好当前“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坚持教育优先,不断扩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建议各地一是加快制定公办园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和学校,扩大公办优质学位供给,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和布局结构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优化力度,深化城乡中小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持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及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补足边远学校办学短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减少临聘教师占比,提高现有临聘教师待遇。建议各地高度重视教师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下决心降低临聘教师占比;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临聘教师工资水平,保证临聘师资队伍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建议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是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和理念,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育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贯彻落实好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切实推进和落实评价制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继续加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整合和利用好多方资源,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校长培训力度,落实校长全员培训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入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工程,培养一批业内认可、具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按标准给予补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全员坐班制度,健全完善教师岗位职责考核机制,完善师德失范惩处机制。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