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学校“双百行动”工作部署以及团省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工作要求,通过实际行动为学校结对帮扶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南方医科大学寒假期间开展了“笃行计划”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1月12日至16日,南方医科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创新实验室助青科普团的8名成员在尔夏提老师带领下来到了韶关市仁化县夏富村,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医学与工学相融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科普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由来自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和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大学生组成教学团队,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素养,巧妙融合医学与工学的科普知识,在面对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们,采取线下授课和分小组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趣味物理实验、Scratch编程、欧姆定律和微生物培养等课程。在这次授课的小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中,小朋友们被深深激发起了对未知科学的探索热情和对已领会知识的创新兴趣,他们好奇地提问,认真地实践,终科创的种子埋入人心,等待未来汇聚成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PART.2实践回顾
趣味实验
1月13日上午的课程主要讲授“趣味实验”:有地震预警仪、电动飞雪、火山爆发、吹不开的小球、等离子球五个小实验。通过对趣味实验的原理讲解,实验操作和扩展,同学们了解了地震的振动可以预警,静电因不同物体摩擦产生和伯努利定律等知识,并在志愿者和老师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了实验仪器的安装。在此过程中,志愿者获得了教书育人的快乐,同学们也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大家都满载而归。
Scratch编程
1月13日下午的课程主要讲授Scratch编程:在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指导学生完成了三个实操项目,分别为“电子蜡烛”“触摸小灯”“旋钮频率小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培养了分析问题,拆解问题,并能按分出的小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效果好,学生均能完成任务,将任务目标实现。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实操过程中获得了较大成就感,培养了模块化编程的初步思维。课后老师和志愿者发布问卷,反馈良好,获得学生好评。
欧姆定律与电磁学
1月14日早上,助青科普团的志愿者们在夏富村委会开展了“欧姆定律和电磁学”科普讲座。课堂上,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使用电学试验箱搭建电路,在变阻器的一推一拉中亲手验证定律的真实,又在小灯的忽明忽暗中解开电磁互变的真相。孩子们都积极的与志愿者们互动,以非凡的热爱如海绵般吸收着未知的科学知识。助青科普团的志愿者和当地的孩子在课堂上携手并进、相互成就,使科普课程顺利取得圆满成功。
微生物培养
1月14日下午,助青科普团的志愿者开展了“微生物培养课程”第一课,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课堂上,志愿者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和空气中的细菌。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带领小孩在不同采样地点进行空气中的细菌接种,并在15分钟后将培养皿放置培养箱。紧随其后的是手指皮肤的细菌学检查,志愿者先介绍了暂住菌和常驻菌的区别,再让孩子们进行洗手前、标准洗手和用酒精消毒,这三次的接种。在助青科普团的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自然沉降法的原理,还学习了正确的标准洗手法,使他们更注重个人卫生。
1月15日下午,助青科普团的志愿者们在夏富村党群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开设了备受期待的微生物培养课程的第二课。志愿者首先介绍了如何观察并计数培养皿中从空气中接种的菌落,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场地所采集到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通过对比实验,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了未洗的手、洗净的手以及使用酒精消毒后的手指皮肤上分别接种的培养皿中细菌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正确的洗手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志愿者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志愿者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清洁,以预防此类有害细菌的感染。此次课程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也强化了他们关于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青科普团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鼓励更多人关注自身健康,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PART.3实践总结
回顾本次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科普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均收获颇丰,且欢笑伴随教学一路。
在合作参与的动手实验中,同学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地震预警系统背后的振动科学、静电因物体间摩擦而生的奥秘,以及伯努利定律等饶有趣味的实验原理,还熟练掌握了Scratch编程技巧,尤为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巧妙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无意识地进行了一场思维与创新的碰撞。此外,同学们对电学模块的深度挖掘也开启了思维拓展的新篇章,从电的产生、电的现象到电的运用,同学们惊叹不已,那微弱的灯光在同学们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待到中学阶段的电学部分学习时再次迸发。同时,同学们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中打开了对微观世界认知的一扇大门,扩展了思维的广度,其中课程着重扩展强调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必要性,并引入正确的洗手流程,为同学们未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教学相长的科普实践活动中,教学团队深入洞察了中国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的现状以及城乡教育的多元化面貌,深感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仍道阻且长,但是,在前赴后继的勇于担起社会责任的大学生们下乡科普实践活动的开展下,教学团队都坚信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方。小老师们因材施教,致力于为城乡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在祖国未来接旗手中播撒科创种子,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作为新青年应有的担当与奉献,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大学生群体应有的贡献。此外,教学团队采用医学和工学的跨界联合教学模式,将医疗服务与教育模式创新式结合,使医学在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中创新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培养了医学生的仁爱之心。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实验室助青科普团在仁化地区开展的实地教学活动,扩展当地学生的科技知识,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不仅为当地的创新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还积极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彰显了南方医科大学青年学子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担当国家发展重任的青春风貌。
未来,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实验室助青科普团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努力探索更加贴近青少年需求与兴趣的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技资源与优势,点亮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的科创星火,尽绵薄之力,助乡村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编辑|樊海晴
初审|樊海晴
复审|丁 津
终审|闫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