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业务 > 业务知识库 > 学生

融洽相处,共建和睦家庭——韶关市中小学2025年寒假亲子关系调适指南(学生篇)

作者: 来源:德体卫艺科 发布时间:2025-02-05 15:21:46
【打印】 【字体:

  寒假来临,在家时间多了,该如何和父母好好相处,让家庭和睦。孩子,请你看看以下建议:

  一、减少情绪中的沟通

  当与父母发生冲突,双方情绪比较激动时,可以采取“冷处理”(淬火效应)的方法,待双方情绪平复后再进行沟通。同时,当发生争执或意见相左时,不要轻易陷入情绪化或争吵,要通过温和的态度(南风效应)向对方表述自己的想法,放下身段,冷静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当我们因争吵出现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时,大脑被情绪内耗占据,理性短暂下线,可能借由情绪会说出一些过激或者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话。

  淬火效应: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也被称之为“冷处理”。冷处理不是逃避,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先将争吵放一放,等双方心态稳定了再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很暖和,开始脱掉大衣。同一目标,方法不一样,结果会大相径庭。在与父母的交流中难免会有意见相悖的时候,此时与其愤然争吵,不如静下来和父母平和沟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注意“情绪路标词”

  有没有发现在矛盾和争吵中我们大多喜欢用“总是”一词,“你总是不在意我的感受”、“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总是不听”等等。在和父母沟通中出现的“总是”、“每次”、“从来不”这样的词,我们称之为“情绪路标词”。一旦这些词出现,对话内容相对已经不重要了,后面的话只是表明此刻我正在宣泄情绪!家庭中很大比例的争吵都是由“情绪路标词”作为导火线引起的。

  三、改掉对话中的不良习惯

  减少评价式的聊天方式,多描述事情本身或是自己的感受。评价式的对话往往会把对话走向无话可聊。因为评价意味着定性、评判。又比如,在和父母沟通中当你持有反对意见时,避免很生硬的说“不是这样的”、“不行”、“别...,好吗?”,可以改成“是不是...更好些?”或者“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也有别的看法...”。转换用语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是语气态度上就显得柔和许多。

  四、学会迂回和退让

  如果矛盾和争吵已无法避免,除了硬碰硬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和父母撒撒娇,耍耍赖皮,或者是先做出一些改变,避免更大的争执,在之后的生活中慢慢将观点讲述给父母听。其实发生争吵后父母也会反思,只是常常碍于脸面。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心态,或许会发现新天地。

  五、慎用“静默”的方式,在交往上要拒绝冷暴力

  现实中,有人和父母聊天时,用“嗯”“还行”回复;有人跟父母坐在一起时,眼手不离手机;有人还会与父母错峰生活,减少和父母面对面的交集。这些行为看起来是为了避免和父母发生冲突,其实这种淡漠、疏远也是冷暴力的表现。大家应放下手机,主动迎上去,用心去陪伴父母。

  六、多互动多陪伴

  放假回家,要平衡自己独处的时间和陪伴父母的时间。关门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然可以,但也要注意和父母的交流沟通,多与父母有一些促进感情升温的互动。比如和父母一起散步运动、一起做一道菜或一个甜品、一起看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等。同时,趁着寒假在家,不妨多和父母聊聊天,讲讲学校里的趣闻、自己的朋友们、学习到的新奇知识、所在城市的美食……让父母看到自己上学的酸甜苦辣,更有参与感地看见我们的生活。

  七、保持良好的作息

  一放假,恨不得住在床上,这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和冲突。刚开始放假的几天,放肆一下,可以,但是,绝对要知道,父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不可毫无节制地使用家里的床。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起床。是对假期和父母的尊重。

  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离开手机,主动家务绝对是减少与父母的矛盾,营造和谐气氛的力量好办法。当你因沉迷手机忽略父母的存在或者再饭桌上一心两用,那绝对是矛盾的导火索。

  所以,手机放一边,多和父母互动,在老妈做饭时,主动帮助,帮忙择菜,洗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学着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分担。我们可以选择陪父母一起上街采购,在做饭的时候帮忙打打下手,主动承担一些过年前的大扫除等等。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控制情绪,善于体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心与爱。

  【心理支持热线】各位家长及学生,假期期间,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焦虑与恐慌情绪比较难以排解,每天的生活状态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了心理危机,就要引起重视。在积极自我排解的同时,要学会求助,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扰。可以拨打以下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求助:
1.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2.韶关市心理援助热线:400-931-8633 / 0751-8760473

  3.韶关市妇联维权服务24小时热线:12338

  4.共青团韶关市委员会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

  5.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晴热线”:18011959205

  6.广东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0-1230-5

  7.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400-161-9995

    (学生专线按1,抑郁与自伤防治专线按2,生命热线按3);

  8.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咨询志愿者热线:010-64851106(全天);

  9.广东省职工服务热线(含职工子女的心理问题):12351(全天)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