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让孩子们与父母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这既带来了亲子共处的甜蜜,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令家长头疼的亲子冲突。家长朋友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一、调整期待,倾听心声
寒假开始意味着期末考试成绩的公布。在这个漫长的假期中,家长通常期望孩子能够利用假期在学习上实现弯道超车。然而,大多数孩子更渴望好好休息。由于亲子对成绩和假期的期待存在差异,沟通上难免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先倾听孩子的心声和计划,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愿望,与孩子共同商讨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家长可适当提供建议帮助孩子有序执行,同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理解他们可能的懒惰和懈怠,关注他们在假期中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平等沟通和理解,双方能更好地协调期望,共同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
二、优先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
优先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多交流、多倾听。
使用手机其实有时候是许多孩子用来解决他们体验到的情绪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处理孩子手机的使用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这种感受,从而也才能调动孩子参与调整的动力。相反,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只对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关注,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孤单感,无聊感和压力感,甚至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品质。
以下8个问题让您跟孩子沟通更加融洽。
发生什么事情了?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你的感觉如何?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还有情绪的时候,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意见,家长就需要先梳理他的感情,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
你想要怎样?孩子冷静之后,可以问这个问题。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地观察。
那你觉得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在这个阶段,跟孩子一起做脑力锻炼,想各种点子,允许任何无稽的想法。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当再也想不出其他点子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是什么,大部分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认知有差距,就可以好好讨论,让孩子明白现实真相,但要避免说教,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你最后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即使不是家长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就算选择错误,孩子也可从中学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你?对孩子的想法和行动表示支持。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三、管理孩子的行为
管理孩子的行为,注重“协商、平静、坚持”。
涉及孩子的事,我们要尽可能地先听听孩子的想法,计划,打算,然后跟他们一起协商讨论一些事项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事没有一劳永逸的,不可能指望协商出了一个计划,孩子们就此一路“风平浪静”。如果遇到规则执行不好,或者遇到规则上没有注明的事时,大家又一起坐下来讨论,“是不是规则定得太难了?这个事情之前我们没有想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办?”等等。在我们的经验中,每一次和孩子有温度的商讨,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滋养,也是给孩子做示范的机会。
如果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调整:
1.孩子从小就是这样还是现在才这样?
2.如果自小不是这样的,那发生了什么?
3.当孩子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有不一样时,会怎么处理?
4.除了学习,还有哪些话题可以跟孩子聊?
四、帮助孩子做好学习管理
1.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制订计划
很多家庭在孩子放假前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但是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有一部分原因孩子在计划上参与度不高,全是父母说了算。
要知道,制订假期计划的主人公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大人可以一旁提供建议和指导,但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实行起来他才会更主动。
2.尽量让任务简单一点,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不妨将每天的作业根据难易度划分,先从简单的开始,增加孩子学习的信心。
如果孩子打开作业本就被难题困住了,第二天他就想逃避,不愿动笔。
有时限性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像这样设定简单的小目标,比如每天阅读多长时间,一开始可以从读完1个章节、几页开始,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成就感一点一滴增加,主动坚持的信心也在慢慢增加。
3.计划不要太精细
很多孩子制订特别详细的每日计划贴在墙上,时间上精确到了分钟。
但计划太完美、太细致,并不利于坚持。因为这种计划是排除所有意外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旦有其他事情干扰,计划就失效了。
而且春节期间,临时状况更多,看书的时候奶奶来家里了、写作业的时候邻居来串门了、昨晚家庭聚餐导致早上起床迟了......
没有变通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很容易放弃。
五、引导孩子让电子产品“为我所用”,而非“被物所控”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难自控,忽略学业和睡眠是很多家长忧心的问题,使用手机其实有时候是许多孩子用来解决他们体验到的情绪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处理孩子手机的使用时,家长需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是理解自己这种感受的,从而也才能调动孩子参与调整的动力。相反,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只对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关注,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孤单感,无聊感和压力感,甚至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品质。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让电子产品“为我所用”,而非“被物所控”,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提升控制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言传身教示范。家长先审视自己的行为,做好榜样示范,跟孩子一起学会自控。
合理作息制度。制定合理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跟孩子共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高质量的陪伴。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设置更多的亲子时光,带着孩子更多体验真实世界里的快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正向教育引导。不把电子产品看成洪水猛兽,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文章参考:中国教育报、惠州一种、东莞市樟木头华联小学
【心理支持热线】各位家长及学生,假期期间,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焦虑与恐慌情绪比较难以排解,每天的生活状态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了心理危机,就要引起重视。在积极自我排解的同时,要学会求助,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扰。可以拨打以下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求助:
1.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2.韶关市心理援助热线:400-931-8633 / 0751-8760473;
3.韶关市妇联维权服务24小时热线:12338;
4.共青团韶关市委员会青少年服务热线:12355;
5.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晴热线”:18011959205;
6.广东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0-1230-5。
7.全国24小时希望热线:400-161-9995
(学生专线按1,抑郁与自伤防治专线按2,生命热线按3);
8.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咨询志愿者热线:010-64851106(全天);
9.广东省职工服务热线(含职工子女的心理问题):12351(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