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业务 > 教研之窗

送教曲江促交流 春季教研育新苗

作者: 来源:教科院 发布时间:2025-05-18 11:12:41
【打印】 【字体: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韶关)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曲江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基地走进曲江区樟市镇中心小学,围绕“道德教育”主题开展第24次送教下乡活动暨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基地项目组成员、曲江区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曲江区樟市镇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说课答辩、评课议课、专题讲座、区域调研汇报五大板块。

  上午第一节课,武江区东岗小学郑泽旎老师展示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家的“好朋友”》第一课时。郑老师运用三大教育理论,构建了“认知建构—协作提升—生活践行”的育人链条。她以韶关“创文”为背景,通过“文明小使者招募”任务情境,将“公共设施”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本土场景,使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落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韶关‘朋友’见面会”环节得到应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朋友档案卡”,实现认知升级。通过观看《小叮当历险记》视频和续写故事,学生深刻体会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在“创想韶关2050”环节,学生展示新型公共设施设计图,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在课堂尾声得到体现,郑老师颁发“文明小使者”聘书,将课堂学习延伸至日常生活,形成教育闭环。 

  曲江区樟市镇中心小学曾敏婕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人爱护公物》第一课时。曾老师以“香樟礼德少年”任务为主线,构建“花仙子”情景,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设计“猜谜寻友”环节,通过“有腿无手的教室物品”等谜题,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归纳,自主构建“公物”概念,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跨越。借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编排“桌椅夜话”情景剧,让公物拟人化“发声”,学生在角色共情与替代性强化中,直观感受不文明行为后果,激发“观察—模仿—修正”的行为动机。最终,引入杜威“教育即生活”理念,将爱护公物延伸至“餐垫护桌”“轻关厕所门”等生活场景,使爱护公物升华为情感联结的“爱护公物好朋友”,构建“学习即成长,文明即日常”的教育生态。

  课后,两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并接受现场答辩。郑泽旎老师从三大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入手,阐述如何通过本土化情境设计,将抽象的公共设施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指南。曾敏婕老师则聚焦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分享如何通过多重教育心理学原理,构建从情境感知到行为内化的完整育人路径。面对浈江区教研员王志亮主任的关于“教学素材运用的目的、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目标”的提问,两位教师依托课标,联系理论,结合课堂实践,给出了富有启发性的答辩回答。

  评课议课环节气氛热烈,教师们围绕教材挖掘深度、情境创设合理性、学生主体性发挥等关键维度展开深入探讨。有教师赞叹郑老师素材本土化、校本化的课堂活动,颁发“文明小使者”聘书的巧妙设计;也有同仁赞许曾老师对低龄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用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实现道德认知的螺旋上升。大家在观点碰撞中达成共识: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导向,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

  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韶关)成员、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王志亮老师以《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题做了专题讲座。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核心素养”“研究读本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上好思政课程,用心铸魂育人”三部分进行分享,指出思政课教师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她强调,教师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育人实效,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课堂、入脑入心。 

  曲江区侯正鸿老师就调研本区思政教师新课标“学用评”能力情况进行详实汇报。他呈现教师们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优化、多元化评价实施等能力项上的进阶轨迹,同时剖析当前存在的“教学评一体化落实不均衡”等共性难题。侯老师提出的“组建区域课标研习共同体”“以赛促教促学”等解决方案,为区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清晰路径。

  活动最后,市教研员卢升老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展现出的“立足课程标准精准教学、依托真实情境培育素养、完善过程性评价机制”亮点。他高度肯定了三年级课堂以“善美韶关”为主线,环节环环相扣的精妙设计,但也指出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小叮当的故事”续写环节,他提醒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公共设施与私人物品的区别,强调“不能用现在的发展否定以前的发展”。针对一年级课堂,他赞赏教师通过唱校歌、走进学生、给予“回答的句式”等方式鼓励学生,但建议在情景递进与对比方式上进一步优化。卢老师特别提醒青年教师:一是尽量做到校本化、班本化;二是特别加强“一体化建设”的教育;三是学会“瞻前顾后”,了解各学段在同一主题上的教学深度与广度。思政教育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唯有持续深耕课堂、精准滴灌学生心灵,方能在幼苗心田培育出坚定的政治认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日暮西沉,教研热情却炽热如初。教师们满载着新知与思考踏上归程。这场春日里的教研盛会,恰似春风化雨,在韶关教育大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曲江的校园里,教育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未来定将绽放培育时代新人的绚烂繁花。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